(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公募基金清盘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在今年市场热点快速切换、主线迟迟未明的结构性行情下,长期没有做出成绩的基金遭到投资者用脚投票也在情理中;同时也不排除有基金公司主动抛弃一些价值不大的壳资源。
相关统计显示,2023年截至目前,内地公募行业清盘的基金数量已经达到了61只,这一数字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大约94%。从清盘的原因来看,占比绝大多数的是经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清盘,当然其中也有10来只基金与基金资产净值低有关系。清盘的结果并非一朝一夕之错,大多是经年累月持续业绩不佳所造成的结果。
仔细看名单中的相关基金,根据《红周刊》的相关统计,其中来自光大保德信、浦银安盛、海富通、申万菱信等几家被清盘的数量相对靠前,在上述时间段中均大于3只,以其中的光大保德信为例,3月8日公司公告旗下的3只基金光大保德信铭鑫混合、光大中短期利率债、光大保德信裕鑫混合同日发布清算报告,再加上2月下旬的光大多策略优选一年触发合同终止条款,导致公司领跑清盘基金榜。从清算基金的类型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绝大部分还是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这两年结构性行情中新基金发行本就不算顺畅,如果一家公司清盘产品过多,虽然可以理解为甩掉了业绩差的包袱,但是也会导致管理规模受损,公司口碑蒙尘。而对于退步明显的小基金公司来说,由于旗下迷你基金众多,一只清盘可能引发连带的多米诺效应。
在分析今年清盘潮再起的原因时,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指出:“当前基金行业就是加速优胜劣态的过程。无论从基金公司、基金代销还是基民的角度看,竞争力弱的产品乃至公司接下来或许都有生存危机。叠加二级市场板块快速轮动赚钱效应差,因此缺乏耐心的投资者选择了“用脚投票”。此外,此前几年基金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当赛道风光不再或整个市场风险要素出现变化时,这类过剩的产品衰退周期也是非常快的。”
“目前基金是否清盘的规则由基金契约规定,或由持有人大会决定。因此主要的条款还是由基金管理人拿捏基金清盘的尺度,因此其实基金是否清盘,主要取决于基金公司。事实上现在市面上还是有不少的迷你基金不符合超过5000万的规模依然续作,基金业协会可以考虑制定行业统一规则,及时淘汰掉运作不佳的基金,一方面建立起清楚的行规,减少投资者买基金时研究基金的成本,更容易理解基金的规则;另一方面也是保护未赎回基金投资者的利益。”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强调。
北信瑞丰一只基金清盘
最后一任经理历任产品或将全部清盘
在这份尚不算长的清盘名单中,虽然有些基金公司年内迄今只有1只产品上榜,但是背后的故事却耐人寻味,比如3月9日开始清算起始日的北信瑞丰新成长。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北信瑞丰新成长成立于2015年的11月11日,其到2023年的3月8日正式清盘,产品一共经历了5任基金经理,最后的一任是张文博。
从该基金分年度的产品业绩来看,产品在2019年~2021年的表现尚可,每一年度都实现了超过20%的净值增长率,但是其在2022年却全年下跌约为41.62%。尽管2023年截至清盘前,产品的净值增长率约为3.64%,不过也未能改变其被清盘的命运。从重仓股的变化来看,可以看出基金经理为了扭转乾坤还是做了最后的努力,奈何客观条件或许已不允许。
对比基金三季报和四季报,9月30日时十大重仓股中还是中国神华(行情601088,诊股)、陕西煤业(行情601225,诊股)、平煤股份(行情601666,诊股)等煤炭资源股以及阳光电源(行情300274,诊股)、晶澳科技(行情002459,诊股)、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天合光能(行情688599,诊股)等新能源股票的天下。但是四季报,十大重仓股被悉数替换掉,重仓的行业包括了半导体、医药、保险、电力、汽车等,而且单只股票的被持仓占比均在2%以内。需要指出的是,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为70%的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加上30%的中证800指数收益率,也就是说该基金实际上是1只“重债轻股”的基金,但即便如此,产品最终还是黯然清盘。
值得注意的是,产品的最后一任基金经理张文博颇为“命运多舛”,在他将近两年的任职时间中先后管理过5只基金,目前在管的基金仅剩北信瑞丰中国智造。而包括新成长在内,他管理过的产品均清盘告终。即便是他惟一在管的基金,中国智造现在的处境也并不乐观:从年化收益来看,这只成立于2016年年初的基金最新年化收益仅为5.92%,这一数字在同类的807只基金中排在500名开外。
特别是基金的规模或许也是岌岌可危,根据基金的四季报,其中有着明确的清盘风险提示字眼:“本基金在2022年2月24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已经连续六十个工作日以上。本基金管理人已按规定向中国证监会进行报告并提交解决方案。”
当然新成长的清盘只是公司基金规模整体不济的冰山一角。数据显示,根据2022年12月31日时的统计,产品极具清盘风险的还包括了北信瑞丰研究精选、北信瑞丰稳定增强、北信瑞丰平安中国、北信瑞丰优势行业等多只,考虑到公司去年四季度末的全部资产合计降至28.50亿元,同时第155位的总资产排名几乎为历史最低,因此今年一季度对公司的发展尤其关键。
东兴基金两只基金清盘
任职超七年基金经理风格缺失
“清一基而动全身”,与北信瑞丰类似的例子还有东兴基金,该公司同样是四季度末规模和同类排名明显下降,而恰好公司今年到目前也是仅清盘了1只主动产品—东兴品牌精选,以及1只量化基金东兴量化优享。
先看主动型的产品东兴品牌精选,该基金成立于2018年的11月14日,其于今年的2月8日因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清盘,如是算来合计的存续时间不到4年半,而产品惟一的一任基金经理就是孙继青。从基金去年的最后四份季报来看,基金经理似乎一直在军工股和银行股中左右摇摆,可惜两大行业都不是去年市场的重点。
对比去年的三季报和四季报可见,9月30日时,基金经理孙继青所重仓的主要是中航电子(行情600372,诊股)、中航沈飞(行情600760,诊股)、航天电器(行情002025,诊股)、中航西飞(行情000768,诊股)、中航光电(行情002179,诊股)、中直股份(行情600038,诊股)等军工股,剩下的3只是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邮储银行(行情601658,诊股)、平安银行(行情000001,诊股)等金融类股票。但是到了四季度,上述的偏军工类股票集体消失,相反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苏州银行(行情002966,诊股)、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平安银行、杭州银行(行情600926,诊股)进入导致银行股成为第一重仓行业。如果看十大重仓今年的表现,甚至其还选对了中国移动(行情600941,诊股)这样的年内大牛股,可惜为时已晚,公司的品牌效应弱叠加基金经理知名度低、再加上基金业绩不出众,因此产品的命运也就无法更改了。
天天基金网显示,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孙继青任职时间超过了7年半,但是目前在任的基金资产总规模仅为0.03亿元。令人奇怪的是,他曾经管理过的基金还包括了货币、混合债、量化等多种类型。不过当前,他所在管的基金仅仅有东兴改革精选混合了。
从这只基金现状来看,实际同样堪忧,该基金在12月31日的最新规模约为0.03亿元,规模超级袖珍的原因同样和业绩惨淡有关。从反映基金长跑实力的年化收益指标来看,其最新的数值不过为-0.45%,在同类的630只基金中排在第612位。不过令人困惑的是,该基金的十大重仓股完全迥异于已经清盘的东兴品牌精选。去年年底,基金经理所重仓的是清一色的科创板股票,而其中不乏今年大热的数字经济板块中的标的,因此该基金今年的表现尚可,最新年内的净值增长率约为3.20%。但问题在于,同一位基金经理管理的非主题类产品,为何在同一时间点上重仓完全无交集呢?至于东兴改革精选的后续命运,或许还是需要一季报规模数据来更为清晰地勾勒。
至于另一只产品东兴量化优享,实际上公司一直给其配备的是双基金经理,在首发的基金经理孙继青于2020年5月下旬离职后,另一基金经理张旭加入进来和李兵伟共管也未能改变命运。从当初产品设计时,业绩比较基准所对标的中证800指数收益率和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各占一半。但从实际权益部分重仓来看,似乎还是偏沪深300的核心资产标的较多。有趣的是,在最后一份基金四季报中,两位基金经理的当季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寥寥几句:“四季度国庆假期后,市场开始博弈疫情防控政策预期,叠加房地产宽松政策持续加码,风险偏好开始企稳改善,市场演绎超跌反弹。而随着11月以来疫情防控政策的逐步放松,金融地产和必选消费依次修复,大盘价值显著占优。报告期内,本基金坚持价值投资和基本面选股,整体维持攻守均衡配置。”同时只字未提债券部分的操作。
整体看该公司,其存在清盘隐患的基金同样不止1只,或许也是因此拖累了公司的规模和总资产排名。对比去年的三季度和四季度,公司的全部资产合计从大约344.84亿元减少到223.78亿元,同时公司总资产排名从92位下降到104位。
光大保德信4只产品清盘最多
集中优势兵力未尝不是件好事
而在这份年内清盘基金名单上,目前上榜最多的基金公司就是光大保德信基金了。公司网站的信息显示,2023年以来,该公司先后清盘的基金包括了光大保德信裕鑫、光大铭鑫、光大保德信利率债、光大多策略优选一年等4只产品。2022年从一季度末到四季度末,该公司的全部资产合计从954.66亿元降至820.35亿元,同时总资产排名也从51位降至61位。
或许也正是源于这种退步,光大保德信索性今年让一些壳价值不大的基金产品自然消亡,这样也能让管理产品的实力派基金经理集中去管优势产品。以光大多策略优选一年看,该基金成立至今总共经历了两任基金经理。前任基金经理何奇早已转投同在上海的西部利得基金门下,而现任基金经理房雷也是公司的实力派人物。
2022年,房雷管理该基金全年所实现净值增长率约为-11.67%,这一数值在去年弱市行情中尚能名列前茅。实际上,我们看他在基金四季报中调仓的分析,可以发现基金经理应对轮动思路基本正确:“继续增持计算机软件,尤其是信创和数字经济相关的软件个股的配置;增持了医疗器械和制药板块资产的配置;在半导体领域,减持了半导体设备而增持了半导体设计类个股的配置;继续减持了汽车类相关的资产,主要是担忧汽车行业景气的下行。”
该基金今年到清盘前的净值增长率约为3.55%,这一成绩也并不算差,或许最终清盘只能归咎于股市缺乏系统性机会对资金吸引力有限。在被清掉了1只产品后,目前房雷所管理的基金产品还有5只之多。从在管产品2023年收益来看,截至3月15日收盘年内全部实现了净值上涨,特别是光大景气先锋混合和光大动态优选混合的净值增长率已经突破了8%,在同类产品中排在前列。从这个意义上看,或许清掉1只基金为基金经理减负反而是件好事。
对照他在管产品中年内业绩最好的景气先锋和清盘的多策略优选一年,从四季报来看重仓的画风几乎一致,也就是都以信创、数字经济板块中的公司作为主打,而它们也为今年组合收益快速走高贡献良多。例如在两只基金中重叠的重仓股深信服(行情300454,诊股)和致远互联(行情688369,诊股),两家公司开年迄今的股价涨幅均超过了20%。
相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另一只清盘基金光大保徳信裕鑫的身上,清盘前该基金的基金经理竟然是三人共同管理,其中就包括了明星基金经理詹佳。天天基金网数据,即便是清掉了1只共管的基金,他目前在任的基金产品还有9只之多,与公司的另一位基金经理黄波并列管理数量之最。同时从今年的业绩表现来看,仅有1只产品年内迄今净值下跌,剩余产品均出现净值上涨。从上述两人的结果来看,有管理产品清盘或许恰好演绎了“赛翁失马”。
上海某券商基金分析师李梦一(化名)指出:“公募基金数量在逐年增加,发展过程中需要新陈代谢。随着公募市场的扩容,基金清盘是必然会发生的正常现象。市场上业绩较低、知名度不够、投顾服务差、经营管理人实力弱、投研实力也不强的基金产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投资者抛弃,慢慢退出市场。年初清盘的部分大基金公司的产品包括招商富时AH50、南方固元6个月持有,都属于在指数基金或者纯债基金中较为平常的品种,对公司规模影响不大但对产品线整合、降本增效确起到一定正向作用。”
综上所言,2023年迄今确实公募基金清盘已经掀起新的高潮,但也要客观来看这一问题,对本就产品数量有限人手紧张的小基金公司来说会导致生存越发艰难,不过对于产品众多明星负担沉重的中型基金公司而言,或许反而是坏事变好事。
(本文已刊发于3月18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基金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亚太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